学者的人间情怀 (陈平原) 中国传统士大夫追求内圣外王,做官是正途。只有做官,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才可能实现,故读书人很少满足于单纯的“清议”。民国以来,一方面是仕途不大顺利(科举制度已被废除),一方面是西方政治思想的输入,不少读书人不再以做官为唯一出路,而是发展其文化批判性格(近乎“清议”)。当官的固然看不起知...
最新更新 第25章 注释:《学者的人间情怀》最初发表于1993年第三期的《读书》杂志,日后被收入各种选本。如此“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”,必定“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,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”,洪子诚的《中国当
学者的人间情怀 作者:陈平原 出版社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:2007-9 页数:245 定价:22.00元 装帧:平装 丛书:学苑话题 ISBN:9787108027658 豆瓣评分 8.0 117人评价 5星 18.8% 4星 59.8% 3星 19.7% 2星 0.9% 1星 0.9% 评价: 写笔记 写书评...
《学者的人间情怀》是陈平原的代表作,论及“学术史”“走出‘五四’”“左图右史”“述学文体”、“演说现场”、“报刊研究”等重要话题,也都点到为止,好在大都日后在专业著作中有所展开。最重要的是,反映了他当时“压在纸背的心情”。 作者简介· ··· 陈平原...
当官的固然看不起知识分子,知识分子也看不起当官的,起码表面上形成了两种读书人间的对峙。清流们将政治视为肮脏的勾当,将学者文人的从政称为“堕落”,其结果只能人为地扩大政治权威与知识集团的距离。像闻一多《死水》所吟咏的,“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,不如让给丑恶去开垦”,毕竟不是好办法。我主张有能力有兴趣的读书...
陈平原提出“学者的人间情怀”,而不强调“社会责任”或“政治意识”,就是要两者既并行不悖,又不能互相混淆:一方面坚守象牙塔,撰写严谨的学术思考;另一方面,对现实政治、社会保持关注,学会在社会生活中作为普通人凭良知和道德“表态”,而不过分追求“发言”的姿态和效果。这一说法,可以看做是陈平原当年的夫子自道,...
(2)更倾向于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,保持一种人间情怀。(每点2分,满分4分) 9.(1)对现实政治斗争采取关注而非直接介入的态度。(2)万一议政,那也只不过是保持古代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,是道德自我完善的需要,而不是社会交给的“责任”。(每点2分,满分4分。) [解析] 6.A,原文是“不少读书人不再以...
【孔夫子旧书网】陈平原新著四种·学者的人间情怀——跨世纪的文化选择。作者:陈平原 著,出版社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售价:22.05,出版人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年代:2020-04,装帧:999,线装:32开,刻印方式:其他,册数:
《学者的人间情怀》最初发表于1993年第三期的《读书》杂志,日后被收入各种选本。如此“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”,必定“并不特别注重散文的文体规范,而将其视为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或关注现实的形式”,洪子诚的《中国当代文学史》正是从这一角度,谈论诸如《学者的人间情怀》这样的“学者散...